盡管剛剛度過了一個相當不錯的財年,但TCL集團董事長兼CEO李東生的馬年春節依然異常忙碌。年前先是每年慣例的美國行—拉斯維加斯的CES展會,好萊塢大劇院的TCL微電影節,加上拜訪華納、Fox兩家好萊塢巨頭探討內容合作,回國后又抓緊時間趕赴各地分公司開年會、作部署;到了年后,則是與愛奇藝的新一輪合作、輪值到擔任主席的亞布力論壇、準備兩會的人大代表提案……
二十年前“敢死隊長”的稱號仿佛又回到李東生的身上,但他不敢放松。
最近兩年,傳統電視行業不無意外的遭逢互聯網沖擊,終于從國際化陰影中涅槃重生的TCL,如今又面臨樂視、小米等“互聯網新物種”的挑戰。
它們高舉互聯網思維的大旗,用犧牲利潤的賭注拉攏夏普、富士康等產業鏈玩家,用“撕裂一切,重塑一切”的姿態吸引年輕用戶的目光,希望把傳統制造商們拉下馬。
智能手機是他們已經攻下的第一個戰場。
盡管蘋果、三星等國際巨頭建立了以技術和模式創新為基礎的護城河,但國內市場仍形成了以小米為先鋒,阿里巴巴、奇虎360乃至華為、中興、聯想等公司持續跟進的中國手機廠商新革命。整個市場從研發設計、系統配件乃至渠道、營銷等諸多領域全面互聯網化,“順便”拖垮了諾基亞、摩托羅拉等以中國為最大市場的兩大昔日霸主。
這場聲勢浩大的挑戰中,互聯網技術和理念開始對傳統消費電子行業產生巨大影響,來自系統、軟件、渠道乃至用戶習慣等方面的變化,倒逼傳統制造企業不得不做出調整應對。
作為電視領域的老大,TCL首當其沖。
從企業發展歷程看,TCL在行業里摸爬滾打32年,擁有一整套液晶面板、芯片、加工廠、設計團隊等全產業鏈布局,旗下4家上市公司、10大業務板塊和近700億品牌價值,已然是全球范圍內中國企業的一個標桿。
但在商業史上,任何產業都不可避免得會因技術革新、習慣更迭以及新進者攪局等因素產生價值轉移。在互聯網思維模式下,人們討論的是“硬件免費、服務分成”的玩法,如果不能把握這一輪用戶和行業值轉移的核心,TCL恐怕會淪為一個“加工廠”,頂多不過前面加個定語—最好的。
這場新舊勢力不同玩法的變革之戰,TCL準備好了嗎?身為改革開放以來第一代企業領袖,李東生如何面對新生企業家的挑戰?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