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手機超過80%產自中國,而且這個比例還在擴大。”深圳市手機行業協會執行會長孫文平介紹說,“中國手機97年起步,2004年左右開始出口國外,最近十年,中國手機所占國際市場份額由最初的百分之幾到現在的80%,從出口東南亞、非洲到現在進軍歐美,發展速度很快,截至2013年底,全球手機18億部,中國產出14.6億部,占81%。”
“而中國的手機又有70%來自深圳,所以深圳手機就能代表中國手機”,孫會長續言,“目前中國在做手機的六百多家企業中,深圳就占五百多家,還有那些沒在工信部備案的大約一千多家,算起來,深圳整機生產企業將近2000家。此外,手機產業鏈上的其他公司也多在深圳,比如主板設計商和制造商有一千多家,塑膠、五金、電池充電器、顯示屏等配套企業五千多家,整體估計,深圳有手機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有近萬家,是世界上手機產業鏈最集中和完善的地方。這些企業,集中在以華強北為中心的1.5小時半徑圈內。”“深圳擁有無與倫比的手機產業鏈!”,孫會長強調用“無與倫比”來形容深圳的手機產業鏈最合適。
中國手機: 提升品牌價值是關鍵
在國際國內市場上占據這么大份額的深圳手機,利潤率卻并不高,目前中國生產的手機多為中低端產品,又有這么多企業同時在這個領域,因而產品同質化不可避免,價格戰更是拼的刀光劍影,以致于利潤非常微薄,有的手機一臺僅賺十元左右,非業內人士難以想像。
“中國手機的品牌溢價不高,而國外品牌手機的利潤空間就很大。”孫文平會長感嘆,“比如蘋果,他的硬件生產就在深圳,自己主要研究軟件系統,提升用戶體驗,做品牌。他的硬件成本不到兩千,但他就能賣到四五千,中國的手機品牌做一樣的產品,就賣兩千多,這就是品牌的價值。”目前國內手機銷量排名第三的小米,走的也是「按原材料采購成本定價」的高性價比戰略,品牌附加值并不高。
現在,行業內的前二十家手機企業占據70%以上的市場,剩下的幾百家企業瓜分20%多的市場份額。“以‘中華酷聯(中興、華為、酷派、聯想)’為代表的手機企業,逐漸形成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在國內市場占據主導地位, 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中國都會是多品牌并存的狀態。中國手機未來的發展方向是國際化、正規化、市場細分化。國產手機在做好產品質量的基礎上,最好有自己的操作系統,提升用戶體驗,加強品牌打造,最后再提升利潤率。”孫文平會長為手機行業的未來把脈。
產業轉移要抱團
隨著深圳政府提出的產業轉型升級需求,手機企業在深圳面臨著各項成本日益上升的壓力,而內地不斷有城市來深招商,開出優惠條件吸引手機企業進行產業專業。有些企業轉出去了,但基本都無法在當地存活,后又重返深圳。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