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題背景
根據經驗數據,同一批次的LED芯片中,同等驅動條件下,發光強度最大最小值比可以在200%以上,經過1:1.2分光篩選后,發光強度最大最小值比依然在35%左右。
目前絕大多數控制系統的逐點校正,都是通過控制驅動電流,將同等驅動條件下原始亮度高的芯片的亮度降下來,以高就低,使顯示屏上所有芯片的亮度達到一致。因此,顯示屏的平均亮度經過逐點校正后,會有一定的降低,這就是所謂逐點校正帶來的亮度損失問題。
理論上,如能實現絕對精準的測量和絕對精準的驅動控制,那么將全屏LED芯片的亮度降至最低芯片亮度值上,顯示屏將達到最理想的均勻度。然而這顯然不現實。
逐點校正的亮度目標值設定需要在顯示屏的亮度和均勻度之間,選擇一個平衡點。
可以想象,芯片原始的亮度一致性越好,達到理想指標的亮度損失就越小。實際情況下,逐點校正獲得的均勻度改善和亮度損失的關系是怎樣的呢?
對這個問題,以下結合我們使用SV-1 LED屏多像素亮度測量系統對一些點陣屏樣本做的實驗數據加以探討和分析。
二、實驗數據
下面我們來看一組實驗數據:
2.1 樣本:
2.1.1 封裝形式:P7.62點陣
2.1.2 供應商提供的芯片發光強度比:1:1.4
2.1.3 實測顯示屏燈點亮度比:R:1:1.315;G:1:1.408;B:1:1.626(如表1所示);
2.2 參數說明:
我們使用不同的目標亮度比例(VPT),為樣本做逐點校正。逐點校正前后的均勻度評估指標為像素亮度均方差σ。
。。。。。。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國際光電與顯示》,訂閱咨詢熱線:0755-86149050 QQ:361295230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