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week半導體照明網訊 業界目前正在討論“去電源化”, “去電源化”包括完全不采用電源或者去掉電源的部分功能模塊。去電源化也可以在不同的層級進行,包括:在芯片層級進行、在電子元器件層級進行、在燈具層級進行。
目前的情況:去電源化在不同的層級,采用完全不同原理的多種專利技術路線被提出。
問題:有沒有一種可以應用于所有層級的通用的降低頻閃的原理和基于此原理的專利技術路線,而不需要對于不同的層級采用不同的原理去開發不同的技術路線呢?
本文介紹一種通用的降低頻閃的原理和基于此原理的技術路線。
這種技術路線的特點是:其原理既可以應用于芯片層級、電子元器件層級、以及燈具/電路層級。
下面簡單介紹通用的降低頻閃的原理。
為了簡化畫圖和分析,假定:
(1)移相后的交流電流的波形不變,仍是正弦波。雖然在移相后,波形有變化,但是,并不影響通用的降低頻閃的原理,只需要調整不同的輸入的交流電流之間的相位差,以便達到所需的結果;
(2)在工作電流范圍內,發光亮度基本上與電流成正比(Lumileds)。因此,雖然下面只對電流進行分析,結論適用于發光亮度。
眾所周知,頻閃對人眼的影響主要取決于光亮度的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差別(百分比頻閃)和最大值的振蕩頻率。
通用的基本原理是:輸入不同相位的交流電流,分別整流后進行疊加,形成總電流,采用總電流驅動LED燈具,其結果是:
(1)總電流的最大值的振蕩頻率增加,因此,光亮度的最大值的振蕩頻率增加;
(2)總電流的最大值與最小值的差別減小,因此,光亮度的百分比頻閃減小;
(3)疊加后的總電壓沒有等于0(或者小于2.8伏)的瞬間。因此,燈具沒有不發光的瞬間。
因此,總電流驅動的LED燈具的亮度的頻閃降低到與其他燈具相同甚至更好的水平,即,這種原理可以達到對于燈具的頻閃的要求。
下面舉幾個例子來說明通用的降低頻閃的原理是如何降低頻閃的。
一個輸入的正弦交流電流:整流后的歸一化的波形如下(圖16):
對于2個相位差為90°的輸入的正弦交流電流:分別整流后,但是沒有互相疊加,2個脈動直流電流的歸一化圖形如圖17:
把圖17展示的2個相位差為90°的輸入的正弦交流電流分別整流后得到的脈動直流電流進行疊加,得到總電流。歸一化的總電流的波形如圖18(以2個無相位差的輸入的正弦交流電流分別整流、疊加后的總電流的最大值為1)。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