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的不行來硬的,TCL在布局上游的路上越走越遠,越做越重。
9月13日TCL集團發布公告稱,旗下子公司華星光電將與三星顯示、深圳重大產業發展一期基金合資在深圳建設第11代液晶面板生產線(G11),總投資高達465億元。
這是國內至今為止最大手筆的面板生產線,也是全球最高世代面板生產線,超過京東方投資400億的合肥10.5代線。G11將于2016年12月開工,2019年7月實現量產,主要切割65吋以上大屏。
根據公告,G11注冊資金215億元,其中華星光電出資114億元,持股53%,深圳重大產業發展一期基金出資80億元,持股37.2%。三星顯示出資21億元,持股9.8%。
465億元是什么概念?
TCL集團目前市值420億元,凈資產240億元,G11投資額兩倍于集團凈資產,市值超過集團市值,等于再造了一個TCL。
面板業從來都是巨頭的游戲,高投入、高收益必然伴隨著高風險,所以三星最早提出G11但一直未落地。三星花21億入股G11獲得穩定產能,顯然比自己做性價比更高,華星則獲得了三星的技術加持,印刷式OLED有望提速。
布局產業鏈之外,資本層面才是李東生老板更看重的收益。
G11是華星光電借殼上市前最后的沖刺,465億特大利好刺激,三星參股,再加上2016年面板持續漲價,華星上市后估值輕松超過TCL集團。
目前A股上市的京東方和深天馬市盈率都在50左右,遠遠超過TCL集團的16倍。京東方2015年凈利潤16億,市值820億,深天馬2015年凈利潤5.5億,市值264億。華星光電最近三年利潤都超過20億元,2016年上半年大跌,全年應該也有15億元。
由此估算,華星光電市值有望沖擊千億,從現金奶牛變身股市印鈔機,并帶動TCL集團市值大漲。
華星借殼掃除最后障礙?
TCL和深紡織8月4日起雙雙停牌至今,隨著G11項目落地,TCL重組深紡織的日子已經越來越近。
業內預計,TCL將并購深紡織,注入華星光電資產,華星由此實現借殼上市。
2014年TCL就和深紡織有過一次未遂的重組,當時TCL欲持股深紡織26%。深紡織目前第一大股東為深圳投資控股公司,持股46.2%,第二大股東為前海人壽,持股4%,第三大股東為深圳國資委旗下的深超科技,持股3.18%,深超科技此前曾是華星光電股東。深紡織旗下的盛波光電還是華星的供應商,天然互補。
目前TCL集團持股華星光電75.6%,國開發展基金持股11%,三星持股8.18%。
有趣的是,三星入股G11的同時轉讓了手上的華星光電8.18%股權,由長江合志漢翼基金接盤。三星當年投的15億現在作價21億元,升值40%,拿著賣華星的錢買了G11。按這個價格,華星光電估值256億元,相當于TCL集團市值的60%。
接盤華星8.18%股權的長江合志漢翼基金也是TCL投的,背后的合伙人長江合志股權投資基金成立于2016年5月,首期30億元中TCL創投投了15億。
為什么要轉這一道手?因為三星是外資,如果華星有外資股東審批手續又要多走一道。三星此次讓出華星股權,為華星借殼上市掃除了最后一道障礙。
TCL哪來這么多錢?G11注冊就要投114億,集團賬上現金才170億,資產負債率已經到了68%。
沒事,定向增發引入戰略投資者,復牌后雙雙漲停,大家發財,時機掌握得恰到好處。
三星已經投了21億,下一個是誰?
凡是需要面板的都有可能買,不只是電視,還有手機。華星在武漢的T4生產AMOLED,就是供給手機的小尺寸柔性屏。
除了即將從港股退市的TCL通訊,TCL集團還擁有TCL多媒體、通力電子和TCL顯示三家香港上市公司,翰林匯在新三板掛牌,但盈利能力沒有一家超過母公司。
但華星例外,華星光電自成立以來一直是TCL集團的現金奶牛,在集團整體盈利中貢獻超過40%,2015年TCL集團凈利潤32.3億元,其中華星光電貢獻了20.7億元,占比達64%。
一旦華星分拆上市,將成為TCL最大的吸金平臺,不僅自身市值有望沖擊千億,還將帶動TCL集團市值大漲,李老板的千億目標不再是夢。
TCL離三星還有多遠?
李東生一直以三星為目標,走產業鏈垂直整合道路,以投資驅動技術,以技術占領市場。
三星同時在面板和芯片兩個方向下手,TCL也有投資晶晨半導體和昆泰科技。不過財力有限,面板才是李東升最看重的,也是門檻最高的護城河。
動輒數百億投資,這么大的盤子別說互聯網品牌,任何一家彩電廠商都玩不起,能和華星競爭的也只有京東方。
如此重量級投資,背后當然離不開政府的大力支持。華星光電第二大股東是國開發展基金,G11同樣有深圳市重大產業發展基金斥資80億元支持。
鮮為人知的是,TCL布局面板的兩大重鎮深圳和武漢,背后都有一位關鍵先生的支持,先后任惠州市委書記、深圳市委書記和湖北省委書記的李鴻忠。
2016年9月李鴻忠調任天津市委書記,不知道李老板下一步是否會布局天津?
TCL集團總裁、TCL多媒體CEO薄連明說,做實業要么就做輕資產,要么就要把資產用得很重。品牌或資產,兩種方式都能建立競爭門檻,而TCL以產業鏈垂直整合為戰略,必須把產業鏈做深做透,形成資產投入門檻。
TCL的重資產模式能走通嗎?
面板是顯示產業的基礎,從LED到OLED技術在不斷進步,屏幕尺寸飛速看漲,但價格起伏一定是曲線式的。長期來看,投資面板的收益是否會超過終端和內容運營?
創維剛剛引入愛奇藝投資酷開,1.5億持股5%,由此算來酷開估值30億,并不算多。2015年TCL多媒體引入樂視的估值也不過100億,這就是市場給硬件的價值判斷。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