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大尺寸面板面積增長“觸頂”
由于10.5G工廠的新建、投產,促進了大尺寸面板出貨面積的增長,2019年的平均出貨尺寸約為45inch,如果所有的10.5G都將投產,出貨尺寸增長將會持續到2022年-2023年,但之后就會放緩,而且平均出貨尺寸上限也只能增加到50inch左右。而且,出貨面積的增長直接影響零部件和材料的使用,因此,有傳言說,大型面板增長放緩以后的2年-3年內,將會有材料廠家開始被淘汰。
根據日媒Sangyo-Times報道,由于零部件、材料是日本企業的強項,也是日本企業擅長的領域,雖然情況并不是那么樂觀,但是日本的制造商都是全球領先的企業!此外,多年來日本企業一直采取各種措施在各個方面擴大技術實力。下面我們就富士膠片株式會社和柯尼卡株式會社的FPD薄膜戰略,展開詳細敘述,這兩家生產商都為大型液晶顯示屏的偏光片提供TAC薄膜。
- 2 -偏光片來不可或缺的薄膜是日本的強項
首先,對于液晶面板來說,偏光片是必不可少的材料。一般的偏光片多采用以PVA薄膜為“芯”、用TAC薄膜夾起來的“三明治”結構。TAC薄膜上有發揮保護作用的保護薄膜和發揮補償視角作用的位相差薄膜。
就保護薄膜而言,需要一種吸收水分不彎曲、尺寸不發生變化的材料,因此正在推進向非TAC薄膜轉換。這主要是由于以下原因:液晶面板以Open Cell半成品狀態運輸、貼合材料的變化、大型化和窄邊框化的發展。有的偏光片廠家主動采用PMMA薄膜,或者采用東洋紡株式會社提供的“超雙折射PET薄膜”。
此外,全球僅有東洋紡株式會社一家公司把PET膜作為PVA膜的保護膜來展開業務。為應對強勁的市場需求,東洋紡株式會社正在犬山工廠(日本愛知縣)整備一條滿足10.5G工廠要求的寬度達2,500mm的薄膜產線,計劃4月投產。
偏光片廠家住友化學、日東電工、LG化學采用PMMA。住友化學使用的自己公司生產的PMMA“WoLF”,日東電工使用的是與合作方生產的PMMA。如今,PVA薄膜的保護膜的非TAC化已經發展到4成左右,據預測未來會達到5成左右。
另外,位相差薄膜,除了TAC以外還采用了COP薄膜。提供這種COP薄膜的是日本的瑞翁(ZEON)株式會社。大尺寸化、4K/8K的高精細化要求推進需求的增長。COP薄膜具有低吸濕性、較高的尺寸穩定性、透明度上也表現優秀,不管液晶還是OLED,隨著大尺寸化的發展,COP薄膜的市占率會越來越大。為應對未來的需求,瑞翁分別在水島工廠(日本岡山縣)增產COP樹脂、在敦賀制作所(日本福井縣)增產用于電視機的光學薄膜、在高岡制作所(日本富山縣)增產卷筒薄膜,計劃在2020年春季-2021年夏季期間依次完工投產。
富士膠片和柯尼卡美能達是生產TAC薄膜的兩大廠家。TAC薄膜逐漸被替代的背景下,兩家公司除了生產經過改良提高耐吸濕性系列TAC薄膜之外,將重點轉到了技術要求嚴格、高功能性的位相差薄膜上,通過展開應用多年培育的技術,推進自身的戰略。
- 3 -富士膠片:強有力的OLED補償膜,開發QD膜,拓展TAC膜新應用
富士膠片的TAC薄膜中有名的是WV(Wide View)這種擴大視角的薄膜。尤其是對于顯示器而言,已經成為標準。在位相差薄膜方面,富士膠片未來將重點放在有優勢的顯示器和用于IPS的“零位相差薄膜”上。對于保護薄膜,其戰略是通過提高、優化生產來提高盈利能力。
近年來,該公司的薄膜技術在中小尺寸面板用尤其是OLED智能手機中得以發揮,采用經多年研發,將各種功能涂布在薄膜上的技術,把液晶材料做成薄膜狀,開展超薄光學補償薄膜的市場活動。
具有“λ/4”和“λ/2”功能的超薄液晶薄膜在OLED智能手機上占有較高的市場份額。以往通過拉伸生產的薄膜厚度很難達到10um以下,富士膠片的液晶薄膜并不僅僅增加薄膜的功能,而是功能本身就呈薄膜狀,因此可以輕易地把厚度做到10um甚至更薄。如今,富士膠片正在研發一片薄膜具有兩種功能的產品。
此外,富士膠片新開發增大色域的量子點薄膜,應用于高端顯示器、游戲方向。QD薄膜的結構形狀特殊,將其涂布在隔斷層蜂窩結構的內壁上,無論在何處切斷薄膜,都能夠把端面QD功能的劣化控制在最低限度。
值得注意的還有TAC薄膜的其他方面的用途。富士膠片正在推進使用TAC薄膜進行溫室大棚栽培的示范試驗。由于TAC薄膜具有較高的透光性,據說可以提高作物產量。富士膠片計劃在2020年度中期開始用于溫室大棚的TAC薄膜銷售。此外,富士膠片還在推進“防霧薄膜”,它能夠用于便利店等處的大型冰柜的玻璃上。
- 4 -柯尼卡美能達:布局COP薄膜、PMMA薄膜
柯尼卡美能達,不追求TAC保護薄膜的出貨量,而是專注于位相差薄膜,除了TAC以外,也上線了COP薄膜的“SANUQI”、PMMA薄膜的“SAZUMA”。如此一來,原本只有瑞翁供貨的COP薄膜,如今增加了柯尼卡美能達,變為兩家共立的局面。據說,兩家公司供給的COP市場需求一直很高。
柯尼卡美能達的“SANUQI”COP薄膜戰略是覆蓋大中小所有尺寸。在大尺寸上,強化VA模式、并擴大銷售。與IPS相比,VA的視角較窄,因此需要把提高對比度功能轉到擴大視角上。“SANUQI”與PVA具有同樣折射率,偏光片內的光散亂現象較少、且被用戶高度評價有助于改善對比度,已經決定采用“SANUQI”。此外,針對寬幅2,500mm的偏光片,柯尼卡美能達全部使用“SANUQI”替代TAC。此外,柯尼卡美能達也在計劃開展OLED顯示屏的“λ/4”板。
柯尼卡美能達的新型極薄薄膜生產據點。(圖片出自:sangyo-times)
此外,由于可以將厚度做到10um以下,柯尼卡美能達正在推進保護/位相差薄膜在中小尺寸偏光片的使用。由于具有較薄、彎曲性高的特征,柯尼卡美能達的目標是折疊顯示屏,但據說已經率先作為觸摸屏用薄膜得到了應用。
由于PMMA薄膜“SAZUMA”針對大尺寸IPS模式的“零位相差薄膜”效果顯著,會根據市場需求開展業務,也會把中小尺寸產品作為目標推進。
對于移動產品,薄膜不但超薄度要求高,而且在高溫及其他各種外部環境下位相差都不能發生改變,這都與“SAZUMA”的特點“不謀而合”。以往,用于中小尺寸位相差薄膜多采用20um厚度的TAC。但是,TAC難以把厚度做得更薄,因此把“SAZUMA”作為10um以下的極薄薄膜來使用。如今,柯尼卡美能達在向客戶展示用10um的薄膜折的“紙鶴”的同時,也開始了樣品交貨。
新型薄膜生產線放在2014年整頓的甲府工廠(日本山梨縣),此工廠是全球首個柔性OLED照明的生產基地。采用新的生產方法,卻不需要像TAC薄膜一樣根據薄膜寬幅而設立不同的產線,生產卷筒薄膜后,可以把寬度做到2,500mm。
長期以來,兩家公司堅守全球頂級TAC薄膜廠家的地位,但是,并沒有滿足于現狀,為未來鋪墊了堅實的基礎。即便數年后,FPD材料市場的淘汰潮流涌來,但是持續深挖研發和技術、不斷擴展市場、不斷做出改變的公司才可以生存下去。
關注我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訊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體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