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級別會議7�4日在上海開幕�“全球治理”的關鍵詞,引發業界廣泛關注�
當前,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展,為人類社會發展帶來了諸多紅利,同時也出現了不少風險挑戰。如何在全球范圍內通過協同共治,實現人工智能發展與安全并重,成為各方亟需對話與合作的重大課題�
喜憂參半的新技�
很多后世廣為采用的技術,在出現之初都曾受到抵制。古騰堡印刷術發明后,就有歐洲知識階層竭力反對,認為印刷技術將帶來大量粗制濫造的印刷品,從而敗壞文本。紡織機出現后,大批因此失業的紡織工人發起抵制運動,甚至搗毀機器。火車初入清朝,有反對者稱“鐵路一開,則中國之車夫販豎將無以謀衣食,恐小民失其生計,必滋事�”�
但縱觀技術發展史,對新技術的懷疑者大多是受它們影響的人群,而極少是技術的發明者、研究者。如果說有例外的話,可能要數原子彈。愛因斯坦、奧本海默等原子彈的先驅都對這項發明產生了深深的憂慮,呼吁各界共同反對使用這項致命武器�
當下,人工智能就引發了它的創造�——全球科技界的擔憂,或者更準確地說是喜憂參半,因為它有明顯造福人類的特性,但也有難以回避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包括馬斯克在內的多名科技界知名人士曾發表公開信,呼吁六個月內暫停研發人工智能技術�
對人工智能的擔憂首先來源于它在某些方面超越人類的卓越表現。例如人工智能程序AlphaZero能夠戰勝人類最優秀的國際象棋選手,它的戰術出人意料,有些走子模式人類心智甚至無法完全理解。世界冠軍卡斯帕羅夫在觀察和分析了AlphaZero的棋局后說�“AlphaZero徹底動搖了國際象棋的根基�”當人工智能不斷探索國際象棋的極限,那些窮其一生方才精通此術的人類棋手能做的,卻只有觀察和學習。下棋,只是人工智能小試牛刀的游戲。它在人類引以為豪的思維疆域里,還在不斷地挑戰邊界�
更令人憂慮的是,人們尚無法索解人工智能的智能從何而來。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深度學習常常被稱�“黑盒�”,意思是說,雖然它的代碼、參數、訓練方法是公開透明的,但人們仍然難以追蹤、理解和預測它們如何從特定的輸入生成特定的輸出。不僅是普通人、使用者無法理解,即使那些書寫人工智能代碼的程序員也無法預測�
人工智能既有強大的潛能,又有巨大的不確定性。面對這項攸關全人類命運的新技術,世界各國基本達成共識,必須對話合作,構建開放、公正、有效的治理機制,促進人工智能技術造福于人類�
逐漸清晰的治理思路
去年10月,中國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并于7�1日在第七十八屆聯合國大會上協商一致通過。在中國和全球其他國家的持續探索下,人工智能治理的思路也逐漸清晰�
一方面,強化人工智能的全球治理,已經到了必須重視的關鍵時刻�
監管改善了商品、基礎設施和社會。正是因為有了監管,汽車才有了安全帶和安全氣囊,我們才不用擔心牛奶會被污染,建筑物才會建造得方便所有人使用。明智的監管可以確保人工智能被人類負責任地使用�
一個反面的案例是互聯網。互聯網誕生在一個強調自由發展、弱化監管的年代,事后我們才知道,互聯網的設計本可以做得更好,考慮得更周全。比如,早些決定如何處理隱私和匿名問題,也許就能減少“釣魚”�“人肉”�
清華大學人工智能國際治理研究院院長薛瀾介紹,最近有研究表明,在經濟發展、社會發展和環境可持續發展三大領域中,人工智能會�134個具體目標產生促進作用,但也可能�59個具體目標產生阻礙作用�
這說明,只有盡快深入全球各個領域研究治理辦法,才能推動人工智能健康發展,盡可能地讓它收益最大化,同時把風險降到最低�
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首席科學家周伯文在本屆大會上向大家展示了一張坐標圖——橫軸是人工智能技術能力的提升,縱軸是人工智能的安全維度,理想的路線是人工智能沿著45度的直線安全與性能平衡發展,而現在的實際路線則是一條長期低�45度的波動曲線,顯然發展是失衡的,安全技術滯后于性能提升。據他介紹,目前99%的算力用于模型預訓練,只有不�1%用于安全對齊�
發展的失衡,也就造成了數據泄露、技術濫用和算法歧視等一系列問題,更凸顯了人工智能全球治理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另一方面,想要搞好人工智能治理,必須利益攸關方共同參與�
新思科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蓋思新在本屆大會演講中表示�“人工智能創新的步伐必須謹慎平衡其負責任發展的需求,而實現這種平衡的最佳方式就是全球協作。全球協作能夠使全世界人民從人工智能帶來的巨大進步中受益,同時確保這些創新能力得到負責任的實踐�”
在圖靈獎得主姚期智看來,安全治理正在成為一個學術交叉新領域,包括AI、密碼學、政治、法律、企業等多領域需要合作�
也就是說,除非各國政府、眾多人工智能公司甚至世界公眾都參與進來,否則任何解決方案都不可能成功�
以各國間的合作為例,在政府合作層面,中國在《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議》里強調廣泛與公平,提出各國無論大小、強弱,無論社會制度如何,都有平等發展和利用人工智能的權利;強調要建立更加廣泛的人工智能合作機制,共同推動人工智能治理進程�
這種全球合作是有先例可循的。例如,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核武器引發了人們對如何使用新技術的深深恐懼和不確定性。作為回應,81個國家一致通過了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章程,開發安全、可靠、和平的核技術。還有一些全球合作模式,如國際民用航空組織,更為柔和,它不太注重執行,成員國制定自己的法律,但接受一個全球性機構的咨詢�
如今,為了建立有效合作機制共同應對人工智能帶來的全球性問題,人們來到上海尋找答案�5日,一場以“人工智能新進展與社會科學的未來”為主題的論壇將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召開。在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召集下,各界將從社會科學的整體性高度出發,展望人工智能與社會發展的交互影響,并發布人工智能全球治理年度研究項目�
4日的大會開幕式上,上海向全球發布了《人工智能全球治理上海宣言》。顯然,主動而強大的中國智慧,正嘗試著引領人工智能駛向更加有序、安全的未來�
關注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