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末�
差不多同一時間,“優談大姨媽”也收到了安卓系統下應用市場豌豆莢的下架通知。與蘋果語焉不詳的下架“知會”不同,豌豆莢則將下架原因明確告知:接到對一字之差的“大姨嗎”造成侵權的律師函。后經“優談大姨媽”提交相關材料顯示雙方申請商標完全不同,經過申訴后,豌豆莢在24小時內將該應用恢復上架。但“優談大姨媽”在蘋果商店何時恢復上架,至今沒有準確時間表。根據郵件內容顯示,至少下架一年�
蘋果下架的應用軟件不勝枚舉:從百�(159.91, 1.22, 0.77%)、騰�(495.4, 12.20, 2.52%, 實時行情)�360,到優酷(22.04, -0.26, -1.17%)、人人游戲、金山和P P S,都曾被下架過。至于下架原因,被下架者多半只能猜測,自己到底犯了哪一條“軍規”。這些在中國乃至全球互聯網行業名聲“響當當”的公司,在蘋果應用商城上,卻只能扮演著“寄人籬下”的角色。即便是“無辜”下架,急得百爪撓心,依然要表現出對蘋果應用商城所做決定的理解和認同。頗有一番“有錯改之無錯加勉”的味道�
據業內透露,一款中小型APP“打底”需�1000萬的投入,正常運行起來投入動輒上億。目前多數APP還處在燒錢階段,尚沒有成熟的商業模式。因此,一款應用如果遭遇不明因由的“下架”,后果自然不堪設想�
被“誤傷”的應用�
“蘋果已經掌握了有效證據說明你觸犯了這條規定,你的賬戶記錄存在著欺詐行為。�4月初,蘋果在發出一紙通知后,將“優談大姨媽”同一賬號下的優談心理、優談大姨媽、優談寶寶三款應用軟件果斷下架�
蘋果A PP Store中的應用軟件如果被下架,原因多種多樣,曾有業內人士總結,最普遍的要數“刷榜、刷評論”;應用內容有涉及隱私安全問題、存在與宗教或法律相悖的內容等違反A ppStore條款的;與iO S自帶功能存在沖突;應用內容與描述不符;有B ug或者崩潰;以及山寨、侵權等�
不過這些原因,均被“優談大姨媽”的東家,禹容網絡創始人、優談公司董事長李瑜否認。“我們是被誤傷的。”李瑜對南都記者表示,“優談大姨媽”下架的原因應該是被競爭對手下了“黑手”,“我們被蘋果下架同時,也被‘豌豆莢’下架。但豌豆莢告知接到對‘大姨嗎’構成侵權的舉報,經過申訴后我們又重新上架。�
據了解,“優談大姨媽”在去年下半年上架時,已經提交“大姨媽”商標申請;而“大姨嗎”一方即北京康智樂思網絡科技有限公司,除了已經擁有“大姨嗎”商標外,還提交了“大姨媽”商標申請。目前檢索記錄顯示,尚在待審階段�
“優談大姨媽”代表律師向南都記者表示,“大姨嗎”與“大姨媽”所申請的商標均為組合商標,其中文字部分系通用名詞,圖形部分則具有明顯區別。該律師表示,平臺在未提供權利人證明等文件的情況下僅依據雙方均使用“大姨媽”文字而下架“優談大姨媽”缺乏依據�
“審核過程有一個漫長的周期,但我們已于去年收到商標申請受理書。但是‘大姨嗎’商標與我們在文字和圖形上均不相同。我們并不構成侵權。”李瑜表示,蘋果的下架通知沒有具體指明原因,也不提供溝通渠道,讓其十分茫然。而蘋果表示將“優談”系列封禁賬號至少一年。潘靜很疑惑,“如果只是優談‘大姨媽’涉嫌侵權,為何其它兩款產品優談心理和優談寶寶也一同下架?�
寧可“誤傷”絕不“漏網�
“其實,我們已經是被蘋果第二次下架了。”早在去�12月,“優談大姨媽”就已經經歷過一次。而這兩次發生的時間巧合,讓李瑜懷疑是“被競爭對手盯上了”�
“去�11月,我們搞了一次聲勢浩大的市場推廣活動,耗費在數百萬元。還與一家衛視合作一檔節目,承諾參與節目的18萬獲獎用戶會得到總計2000萬金額的獎品,獎品可在優談系列的母嬰商城領取。”而賬號突然被封,致使公司一頓忙亂,采取各種渠道通知中獎用戶更改領獎途徑�
據了解,當初公司賬號內的“優談寶寶”獲得“國際金手指最佳行業應用獎”、“最佳小而美應用獎”等多項大獎。“優談大姨媽”也成為�2013中國創新百強”、�2014最受關注創業十強”。而“優談寶寶”上線IO S Store首日即成熱門應用,不過“轉臉”就被下架了�
“連夜聯系美國總部,但是長�10小時的溝通,換來的結果是:讓仔細查看他們發來的下架通知郵件和指南。”李瑜說,在溝通無果之下,公司無奈選擇把A PP進行了轉讓,才得以將原來的應用重新上架,然而多年積累的優質應用地位和大量用戶反饋則丟失了。而今�4月的下架,從時間點來看如出一轍,又是一輪大型的市場推廣之后,立即被下架�
根據“優談大姨媽”開發后臺記錄的信息顯示,今�4月初,同一用戶大量采用毫無意義的內容為“優談大姨媽”刷屏,連標點符號都一致。根據IP查詢工具,發現該用戶IP來自北京。就在“優談大姨媽”被下架后,該用戶發出“嘿嘿嘿”的評論,幸災樂禍之意尤為明顯。綜合這兩條,業內懷疑“大姨媽”被競爭對手“黑”了,而這一矛頭直指只有一字之差的競爭對手“大姨嗎”�
李瑜表示,“依我看來,以女性經期管理為切入點的互聯網市場有3億用戶,足夠容下多家不同企業以工具類、論壇類、社交類等差異化產品良性競合,共同促進市場繁榮,何必歪門邪道地自毀行業?�
南都記者聯系到“大姨嗎”創始人柴可。柴可表示,他從來沒有對“大姨媽”進行過投訴,嚴重懷疑有人從中挑撥,借“大姨嗎”的名字舉報,“這個可以向豌豆莢舉證”�
柴可進一步解釋稱,“如果我們舉報導致對方下架,而且發‘嘿嘿嘿’的評論,并且所有評論使用北京的IP,我真心認為太弱智了。如此低級的手段,其實只有一種情況:借刀殺人。很多家一起競爭,為了拉攏更多人來站隊,借著大姨嗎的名字相互打擊,最后讓被攻擊的認為是大姨嗎做的,于是一起來打擊大姨嗎,這樣的事情防不勝防”�
根據EnfoD esk易觀智庫產業數據庫《中國女性工具A PP市場月度監測報告2014�1月》數據顯示,截至2014�1月,大姨嗎和另一家A PP開發者,在累計用戶規模遠遠領先于其他女性工具A PP。同期,活躍用戶規模也同樣處于女性工具A PP市場領先地位�
“我們曾經被競爭對手大量抄襲,甚至賄賂其他應用市場技術人員攻擊我們的搜索關鍵詞、刷差評、在微博(20.03, -0.19, -0.94%)上辱罵我們粉絲等等手段來攻擊”,柴可表示�2013年接二連三接到一個行內人士對“大姨嗎”商標的異議,導致大姨嗎商標注冊滯后很久�
不少A PP開發者,對目前的移動互聯網的生存環境表示無奈,同時對不道德的惡性競爭更是又恨又怕。在“刷榜、刷評論”的公司屢禁不止的情況之下,很可能自己就被競爭對手利用這些公司“構陷”,最終觸碰蘋果軍規,導致下架�
在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游云庭看來,蘋果公司打造的A PP商店模式曾讓人頂禮膜拜,至今為止的一個共識依然是,蘋果是一個相對公正、中立的公司,它希望能為遵守規則的開發者提供一個良性的生態環境,給用戶提供足夠安全的體驗,它不可能無緣無故地下架某一應用軟件,下架“事出必有因”�
然而,一位知情人士聲稱,去年秋天,蘋果某高管聲稱對中國市場的復雜環境不勝其煩,只要發現國內的開發者涉嫌違規操作,寧可“誤傷”絕不“漏網”。不過這一傳言是否真實無從知曉,但它確實起到了“作用”。業內多位人士對南都記者表示,擔心這一“大棒”或許會帶來越來越多的“誤傷”�
不透明的下架原�
下架可怕,更可怕的是不知道為什么被下架。事實上,遭遇蘋果下架的應用軟件數不勝數,百度、騰訊�360、優酷、人人游戲、金山、PPS等一眾企業,都收到過蘋果“紅牌”,迅速被罰出局�
下架的公司都會收到蘋果發來的一封郵件,而業內人士認為,這封信可以解讀為“你侵犯了我的商業利益,我就可以下架,具體原因不解釋”�
2013�1月,百度全系列應用曾遭遇下架一天后恢復。當時,百度移動云事業部副總經理岳國峰發出微博稱,“此次遭蘋果下架并非百度忘記向A ppStore續費等原因,至于下架具體原因,目前百度正在與蘋果方面進行溝通。”可見,百度被罰下場之后,都不知道到底觸犯了蘋果的哪一條軍規�
就算是紅衣教主周鴻祎,在蘋果軍規下也不得不服軟:2013�2月,360公司旗下多款應用產品被蘋果A PP Store下架,經�1年多的努力溝通,今年3�5日,360才獲準重新上架蘋果商店�360稱,“未來將遵守蘋果的相關開發協議,在蘋果的規則下繼續開�360產品”。態度不是不謙卑�
在潘靜看來,每一個被蘋果下架的軟件,不管企業在中國乃至全球互聯網行業的地位如何,在蘋果的軍規面前,都是“熊孩子”一個。“申訴郵件寄出去,幾乎石沉大海,如果電話申訴,企業的副總裁甚至總裁能夠聯系到的是實習生級別的蘋果員工,重復告知請研究郵件。�
不過,相對于百度�360的下架又上架,“優談大姨媽”看起來沒有那么走運。據悉,“大姨媽”嘗試過多種方式與蘋果溝通,但最終都被擋在“門外”。蘋果的相關人士,始終就是一句話,“讓我們繼續研究協議和條款”。李瑜表示,前后運作了將�3年,累積�1200萬優質用戶,投入上億元的應用,蘋果給了一封郵件,未說明原因,說下架就下架�
南都記者通過英文郵件及電話,嘗試與蘋果的不同部門進行溝通,希望厘清蘋果應用程序的下架原因及申訴渠道,多日后收到郵件回復,表示“查不到記者的‘應用開發者身份’。”———這可能只是一封來自機器自動回復的郵件�
值得一提的是,相對蘋果下架的簡單直接,開發者想要上架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潘靜說,從幾個星期到幾個月不等,開發者屢屢抱怨審核流程慢的問題,但蘋果從未就此問題做過解答。而在安卓市場一�24小時,其他市場一�1-3個工作日就可能審核通過�
麻將心態VS橋牌心態
多位開發者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表示,國內A PP進入了創新的相對瓶頸期�
艾媒咨詢CEO張毅對南都記者表示,目前的移動互聯網行業同質化嚴重,大家沒有把腦子用在創新上,而是絞盡腦汁地競爭,很多時候是圍繞著如何排擠競爭對手、吃現飯。比如有的是不惜代價將對手一個個“接收”,然后來布局自己的入�(吸引用戶)或者出�(變現)。“接收”不成,就很容易出現“黑”對手的情況,迫使其無法生存,來保障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在柴可看來,“就像打麻將,四個人圍在一起,我贏不贏沒關系,我先通過手段讓你們仨別贏了,這是很多中國創業者的真實心態寫照,對別人的財富和創造充滿了嫉妒和仇恨。�
柴可認為,相比較而言,在美國創業做互聯網,更像是打橋牌,“先機,誰先創造,就好像誰先摸牌誰先出牌一樣重要。facebook開創社交網絡,而其他后來的都不會去就同樣的產品模型再做一個一模一樣的產品,而是做像instagram、path等其他形式的差異化社交產品。而在中國,搶得先機似乎沒有什么意義,只會見好就跟,而不會差異化。�
再則就是策略,“在美國講求各種市場、產品、運營的組合拳,組合拳一個環節沒打好,都不會成功。而在中國,可能你只需要特別懂營銷或者公關,只要能把消費者騙了,把投資人騙了,似乎你也能活得很好。”柴可說�
巨額投入付之一�
接受南都記者采訪的多位開發者均表示,自律是行業發展中首當其沖的責任。但是,作為市場一方,“我們雖然沒有權利要求它們將‘使壞’的人清理掉,但是他們有責任提供一個公開、透明、有效的溝通渠道。�
開發者戴陽說,“如果是侵權、違規、刷榜,被下架是理所當然的。但如果是被惡意舉報甚至被構陷呢?還要強硬地將應用下架,而且不告知原因,也不提供通暢的申訴渠道來維護正確一方的利益,豈不是獨裁?對蘋果來說下架一兩個應用無所謂,立刻會有無數的應用排隊等上架。可是作為一個有著幾十人的團隊,前后研發加市場推廣的幾千萬、上億元甚至更多的投入,有多少心血將付之一炬?�
據業內人士透露,一款中小型A PP“打底”需�1000萬的投入,正常運行起來至少要投入上億元。而目前多數A PP為了吸引足夠的用戶,還處在燒錢階段,還未有成熟的商業模式。正當一款應用吸引到千萬以上用戶,投入了大量資金、人力和資源時,如果遭遇不明因由的“下架”,后果自然不堪設想�
�115網盤“下架風波”為例,�115商標并非�115網盤開發商廣東五科技有限公司所有,在收�115注冊商標權利人發出的刪除115侵權軟件公函后,包括蘋果和安卓市場上多個應用市場將其下架。最終在通過訴諸法律解決之后,下架長�9個月�115網盤,重新恢復上架�115網盤透露,包括蘋果在內的多家應用市場上下架后�115網盤每天損失裝機量在5000以上,直接經濟損失上千萬元�
戴陽表示,越來越多的惡意舉報、惡性競爭存在,市場建立一個完善的溝通渠道是十分必要的。不過對于蘋果提供的服務,在應用開發者的圈子里埋怨聲很多,只是大家也僅限于在圈內互相訴苦。“敢怒不敢言,多數開發者是不敢公開叫板的,害怕被封號。�
360相關負責人曾表示,“企業當然希望他們能夠更快速和透明一些。但是我們也能理解蘋果的這種管理,畢竟他是一個嚴格管理的市場,不是一個完全開放的市場。他嚴格管理帶來很多好處,但是的確存在溝通不暢的問題,從企業的角度,確實希望他能提高反應的速度。�
在游云庭看來,盡管蘋果的iO S商店已經運作了六七年,但依然還不夠成熟。在營造良性生態鏈方面,顯然做得還不夠。它的規則不透明,最大的原因應該是客觀存在的無能為力,即不是執法機關,沒有裁決力,因此留下口袋條款。當然也不排除是故意的,這是一個運營策略,如果有太多的“知悉”,經常會出現反反復復的溝通。“大家習慣了免費下載,因此蘋果在中國這一方面的收入并不多,商人通常是無利不往,試想沒有足夠的進賬,怎會有大量的人力和財力投入?�
逃離蘋果生態
“蘋果的舉動高高在上,但是他在自己的生態系統里想維持一種規則,他們的理念可能不是從傾向于根據開發者的感受去做事,而是比較傾向于從保護用戶的角度�360也好、別的應用也好,如果產品下架,肯定是違反了蘋果的機制或者觸碰了利益,或者是蘋果希望用戶得到的體驗這個A PP達不到。”開發者黃先生如此分析�
而在互聯網專家、無限趨勢咨詢集團C E O王越看來,iO S和蘋果公司已經有點不愿意去改變了。就算可以對開發者怠慢,但是至少不應該怠慢用戶。而這種不明因由的下架,在很大程度上傷害的是用戶的體驗。沒有用戶,開發者也不會來這個平臺一起共贏。“所以他們已經在這方面開始落伍了。�
事實上,蘋果軍規下,一些中小開發者逃離蘋果生態系統、轉投A ndroid等其他陣營�
StrategyA nalytics應用和媒體研究于2013�9月針對超�1600位活躍的移動A PP開發者展開一項開發者調研。調研結果顯示,支持A ndroid和iO S分別�84%�68%的開發者。艾瑞咨詢C E O張毅認為�2014年,A ndroid的支持率可能上升�9成左右�
StrategyA nalytics的另一份報告則顯示�2013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創新高達�9.9億臺,比上年增長41%,安卓攫�79%的市場份額,拉開了與蘋果iO S、微�(39.69, -0.31, -0.78%)Window sPhone和其他操作系統競爭對手的差距。其中,蘋果iO S增長緩慢,僅�13%,iPhone全年出貨量為1.534億臺,市場份額從2012年的19%下滑�15%。盡管出貨量達新高,但蘋果的增速大幅放緩,其新款iPhone5c的業績低于預期�
分析人士認為,蘋果如果要檢討自己市場份額為何增長緩慢的話,A ppStore生態圈所遇到的問題也需要考慮在內�
鏈接
挑戰封閉的蘋果花�
�2008年推出應用商店A ppStore以來,蘋果深刻改變了技術公司與消費者和第三方開發者互動的方式,有效地為蘋果用戶建立了一個封閉式的花園。這一模式曾讓眾人頂禮膜拜,但這恰是蘋果與應用開發者最難溝通的地方。上架很艱難,幾個星期甚至幾個月的等待審核,但是下架卻沒商量,只能得到一封語焉不詳的“知會信”。而如果試圖溝通,常會倍感“屈辱”,多少副總裁級別的企業高管只能與實習生級別的蘋果員工溝通,哪怕是溝�10個小時,對方的回應是:請仔細查看相關規定或者開發者指南�
南都記者曾試圖聯系蘋果,被指引與多個郵件賬號溝通,截至南都記者發稿,只得到一封英文郵件回復,大致內容是,需要與相關幫助模塊取得聯系�
一位不愿署名的律師對南都記者表示,開發者如果選擇通過法律手段來維權,成本不低。如果律師職位比較高,一封英文版的律師函至少1萬元以上。而通常來看,一件案子不可能只有一個律師函,曾有律師來回共發了六七十封律師函的情況。不過,如果量大,還會選擇按工作時間計算,依然是根據不同的職位價格從幾百元到幾千元每小時不等。而更高的成本在于時間成本,這樣的官司打下來至少幾個月�
中國互聯網產業聯盟秘書長李易接受南都記者采訪時表示,如果訴諸法律,最糟糕的可能就是,在立案的時候企業已經撐不下去了。然而蘋果應用商城,是“私人地盤”,而且是較為封閉的模式,不會因企業的要求而改變自己的規則。盡管蘋果應該改的地方很多,但是控制權在它手上,而且目前來看它依然是最優秀的移動互聯網生態環境,沒有迫切的動力去改變�
不過,在115網盤確認不侵害商標權糾紛一案,法官提醒平臺提供商,在被知識產權權利人函告制止侵權行為時,應該認真審查,可以要求知識產權權利人同時提交侵權證據證明,并確認其證據證明力;而不應盲目相信知識產權權利人函告內容,以免誤傷客戶,也可能為自己帶來不必要的業務損失�
潘靜表示,無論封閉管理有萬般好,但實實在在存在著不合理現象,規則不透明嚴重影響了開發者的信心�
潘靜說,她想做的事情,是希望大家能夠組織起來,以一個團體的力量共同應對,和應用平臺形成良好的磋商和協商機制。同時呼吁能有監管部門對應用市場進行監管。而工信部電信經濟專家委員會秘書長陳金橋此前曾表示,工信部正在建立一個長效的評估體系,對智能手機應用程序、內置軟件進行評估和抽查,而且相關的國家實驗室和研究院都參與到其中。其次是要將第三方平臺納入管理,成立要備案,運行要監管,而且平臺本身的運營也要有所要求,尤其對個人應用開發者要納入管理體系,如做實名認證等�
統籌:劉� 汪小�
采寫:南都記者劉國珍
(注:文中潘靜、戴陽為化名)
關注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