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于去年著手推動「雷射光谷」產業聚落以來,短短一年,透過「南部雷射光谷育成暨試量產工場」,已推�48家應用廠商投入雷射產業以�5家新公司成立,整體廠商投資超過新臺幣6億元,雷射光谷聚落已具雛型,經濟部積極從「關鍵組件自主、雷射創新應用、產業生態建構」三策略主軸,推動臺灣雷射產業,預計至民�105年可帶動臺灣雷射產值達200億新臺幣�
經濟部技術處處長林全能表示,雷射加工的細、微、精、準,在產品輕、薄、短、小、軟及多樣化的需求趨勢下,相關的設備和應用需求也越來越廣。雷射光谷以臺南六甲為核心向外擴散,北起嘉義南至屏東,規劃以兩期�8年時間于南臺灣形成核心聚落,并在去年于工研院六甲院區成立「南部雷射光谷育成暨試量產工場」,透過試量產工場開發雷射關鍵組件如雷射源、加工頭,整合雷射加工設備系統,從源頭材料端研發到應用端,連結上中下游及跨產業之整合,建構臺灣的雷射產業生態系統�
目前「雷射光谷」已推動如東臺及慶達公司聯手開發超快雷射應用于人工牙根表面改質、搏盟公司預計成立開發高速雷射打印機新事業部,透過積層制造機電整合技術促成震旦行推出F1個人�3D印表機等,另促成東捷雷射、臺灣積層制造、艾克夏�5家雷射設備及應用新公司投入,積層制造、雷射源及雷射接合設備等產業應用群聚�50家廠商運作,希望能透過產官學研綿密的連結,協助產業解決重要技術瓶頸、整合行銷,讓雷射產業成為臺灣下一個新興產業�
根據工研院IEK統計� 2013年全球雷射產值約88億美元,預計2015年全球雷射產值將�101億美元,其中工業用雷射占27%,約25億美元,而雷射源、機構平臺、光路、控制系統占雷射設備� 80%的成本,目前國內主要的雷射加工設備年產值約50億,每年進口超過100億的雷射相關設備,使用雷射加工設備應用在電子零組件、半導體、面板、金屬制品所生產產品之產值更�3,000-3,500億新臺幣,無論于設備制造或相關的應用,其商機皆相當龐大�
雷射光谷聚集�50家廠商,已有產業鏈雛型,如搏盟、榮剛…等廠商投入雷射源、雷射加工頭設備關鍵組件開發,東臺、和和、臺勵福、寶創、舒瑞普等公司已建立整機自主整合能力,其余部分公司則投入于雷射PCB鉆孔、焊接、切割、圖案加工等各式工業加工應用,而震旦行則是以品牌與工研院技術、東捷科技的制造相結合,推出辦公用的個人�3D列印機,建立積層制造特有的合作模式�
雷射光谷推動促進會副理事長、也是東臺精機董事長嚴瑞雄就雷射新興產業前景與產業觀察分享提及,雷射源是點燃雷射加工設備蓬勃發展的火種,舉凡焊接、切割、鉆孔、剝雀雕刻、硬化、積層制�(3D列印),皆需運用雷射技術。透過經濟部科技專案的支持,已由工研院建立雷射關鍵組件的相關技術,讓臺灣的設備廠商看到另一個發展的方向。未來透過工研院技術研發和產業連結合作推動,從強化雷射源、加工頭的關鍵組件自主能力建立,逐步突破目前高階關鍵雷射模組和設備仰賴進口的現況,建立我國的雷射產業鏈�
關注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