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維咨詢副總經理文建平認為,包括光學膜在內的高端聚酯類膜,是制造聚酯膜電容器和液晶顯示器的關鍵上游原材料,電子材料級別、光學膜級別的特種聚酯膜在國內市場供不應求,國內目前主要從日本進口,未來進口替代空間較大。未來,國內包括液晶電視在內的電子產品未來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而目前國內的光學膜產能極小,光學膜項目對下游液晶顯示器材行業的國產化水平提升有著積極作用�
本土光學膜進口替代勢在必行。面板行業由“規模競爭”轉向“成本競爭”,國內光學膜進口替代勢在必行。其勢成有三:第一、全球面板市場已顯現需求疲態,價格呈走低之勢,各面板巨頭迫于成本壓力以及搶占國內市場份額考量,加速了面板產能向國內轉移。第二、隨著國內面板產能的不斷開出,國內面板市場逐步轉向買方市場,面板行業競爭規則由“規模競爭”轉變為“成本競爭”。第三、光學膜是占面板原材料比重較大的領域,長期由日美系企業把控。面板廠商在競爭中為取得成本優勢需要降低光學膜采購成本,面板廠本土化采購要求給國內光學薄膜行業帶來難得的進口替代的機遇,行業即將迎來黃金發展期�
近年來,隨著化學膜的需求急劇增加,國內膜加工企業大量涌現,主要有合肥樂凱、張家港康得新、北京康特榮寶、四川東材科技、上海凱鑫森、寧波激智、寧波東旭化成的等。進入的企業不少,但大多集中于薄膜拉伸成型加工方面,一些包裝材料轉型的企業能否順利生產出合格的化學膜還有待觀察�
我國國內光學薄膜產業還處于起步階段,目前只有少數企業進入技術壁壘相對較高的LCD用光學膜領域。國內的LCD用光學膜開始起步,國產化已在進行中,成長動能各有不同:擴散膜或將率先實現進口替代,反射膜國產化需先突破專利壁壘,增亮膜由于背光技術的發展,市場增速放緩。偏光片用TAC膜、PVA膜等在試制過程中。就光學級應用的背光模組、偏光膜片兩大膜領域而言,國產化光學膜具有很大的進口替代提升空間。在液晶面板產業快速轉移至我國,給我國內光學膜實施進口替代帶來發展良機,具有技術優勢并涉足光學膜生產企業如康得新、樂凱膠片、南洋科技、裕興股份和東材科技實力較強,有望打破外國企業的壟斷地位�
三、國家政策支持光學膜產業發展
隨著國內平板顯示產業的迅猛發展,在完善提升平板顯示產業鏈方面,LCD光學膜原材料越來越受到國家和政府的重視。由于核心技術、專利等因素,企業在發展光學膜方面困難重重。但由于光學膜在市場中需求量巨大,又被外企壟斷,為下游企業造成不必要的成本負擔。光學膜進口替代空間較大,這也是國家政策支持光學膜產業發展的必要條件�
中國塑料協會發布的《中國聚酯薄膜行業三年發展振興規�(2009年~2011�)》明確提出,將配套應用在液晶顯示器材行業的光學聚酯薄膜、太陽能領域的聚酯薄膜、電子材料用聚酯薄膜作為未來產業的發展重點�
新材料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將重點發展高性能膜材料專項工程,實現光學聚酯膜等自主化生甀提高自給率。到“十二五”計劃結束,也就是到2015年為止,我國新材料產業規模將達到2萬億元,年均增長率超�25%。而高性能膜材料就是其中一項重要的分支,受到相當的重視。為此,《規劃》提出:建立起具備一定自主創新能力、規模較大、產業配套齊全的新材料產業體系,突破一批國家建設急需、引領未來發展的關鍵材料和技術,培育一批創新能力強、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骨干企業,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特色鮮明、產業集聚的新材料產業基地。到2020年,主要產品能夠滿足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的需要,部分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材料工業升級換代取得顯著成效,初步實現材料大國向材料強國的戰略轉變。現時許多上游材料都只能從海外采購,最近幾年京東方、盛波光電、三利譜扥等本土企業一直在力推上游產業鏈國產化,在同等品質下,會優先使用本土生產的產品。十二五期間,我國將重點發展高性能膜材料更加扶持國內上游供應商。現時,光學膜市場的巨大前景,已經吸引了康得新、裕興股份和東材科技等多家上市公司進入�
在關稅方面,TCL董事長李東生建議,調整財關稅�2012�18號免稅材料清單,將偏光片免稅期限延長�2015年底;或將其納入ECFA免稅清單范疇;將OLED所需的柔性基板、發光添加劑、高純金屬鋁線、液態干燥劑、玻璃膠等核心材料納入膜晶顯免稅清單;將G8.5代線素玻璃基板列入免稅進口材料清單,或將關稅下調到2%。將液晶面板稅目從目前的“光學儀器或設備”調至“液晶電視專用零件”,將目前的暫定稅率5%,調高到8%~10%;從李東生的稅改提案看,他只是從液晶面板廠商的角度來考慮,如果對上游材料和設備的免稅,本土上游廠商的壓力將肯定大增,對于本土光學膜廠商更是如此。所以國家在資金和稅收方面更應該綜合考慮,以促進本土光學膜產業的發展�
關注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
顯示行業頂級新媒�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