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的一個周五晚上爆出了一個重大新聞:耐克公司(Nike)炒掉了FuelBand團隊的大部分成員,將停止生產可穿戴設備。對買過、用過、報道過或投資過所�“可穿戴設�”這款炙手可熱產品的人來說,這個消息都不啻于晴天霹靂�
這樣一來,一度被捧為下一代計算大平臺的可穿戴“智能”設備,如健康追蹤腕帶、卡扣式心臟�(jiān)護儀、谷歌眼鏡、智能手表,甚至還有智能假發(fā)(沒錯,就是智能假發(fā))突然之間就魅力大減�
2013年,耐克公司售出了約3300萬美元的FuelBand腕帶,為此它招了200名員工,甚至圍繞這個設備開展了一個加速計劃。如果它都對可穿戴設備沒興趣了,這是不是意味著這種設備氣數(shù)將盡了?耐克又是怎么知道我們沒興趣了呢�
這個消息曝出后,一些可穿戴設備頂級制造商就開始公開造勢,大肆渲染自己業(yè)務的美好未來。本周在紐約舉行的TechCrunch Disrupt大會上,Jawbone公司首席�(zhí)行官侯賽�•拉赫曼稱,公司將擴展它追蹤的�(shù)�(jù)量,增加服務種類。Jawbone的UP腕帶�(xiàn)在已占健康追蹤市�19%的份額。同時,�68%的市場份額雄踞市場老大的Fitbit公司則對科技資訊網(CNET)做了一個簡短聲明,稱自己這么做早已有七年之久了。憑借Flex、One和Zip這些產品�“盡管最近冒出了幾條聳人聽聞的頭條新聞,”Fitbit照樣自信滿滿�
耐克也站出來澄清最初的報道,稱不是要放棄所有的健康追蹤�(yè)務,只是放棄硬件罷了。耐克將不再生產FuelBand,但還會繼續(xù)為智能手機、智能手表以及各種智能設備打造軟件和健康追蹤應用�
不過,現(xiàn)有的健康追蹤和可穿戴設備顯然需要改進。現(xiàn)在很多健康追蹤器都是又大又難看、戴起來也不舒服的腕帶。而更大的問題在于它們的實際功能。正如我的同事JP•曼格林丹本周初所寫的那樣,他想變成數(shù)字達人的愿望落了空,因為這些設備上的可用選項要求他使用完全不同、彼此無法兼容的系統(tǒng)�
有一天,我開始停止使用任何設備。本來我花了好幾百美元買硬件買軟件,再把它們生拉硬湊到一起,以為這樣就能全面了解我每天的健康信息了。但實現(xiàn)這個目標的過程感覺真是太費事了——睡覺需要一種腕帶,白天需要另外一種,吃飯需要一種應用,跑步又得用別的。為什么就不能有種軟硬件一體的設備來執(zhí)行所有這些任務呢?
除了這一點,對絕大多�(shù)人來說,光知道自己每天走了多少步其實沒什么吸引力。咨詢公司Endeavor Partners的一份報告稱,這也是為什么有三分之一的消費者沒再用這類設備。而業(yè)內人士稱,實際停用的健康追蹤設備�(shù)量很可能比這多得多�
可穿戴設備和健康追蹤器要想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們就必須成為“必不可少�”、而不�“有了也不�”的時髦玩意。要實現(xiàn)這個目標,唯一的辦法是具備更好的功能。我曾和Misfit公司的首席執(zhí)行官桑尼•烏探討過這種產品今后的發(fā)展。他的公司直到最近還叫Misfit Wearables,然后才去掉wearables這個詞�
關注我�
公眾號:china_tp
微信名稱:亞威資�
顯示行業(yè)頂級新媒�
掃一掃即可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