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克重申:iPhone絕不會在美國本土生產,中國制造不可替�
編輯:chinafpd 2019-12-03 15:06:03
瀏覽�1104
來源:中華顯示網
據外媒報道稱,庫克近日在接受采訪時重申,他們絕對不會將iPhone生產線遷移至美國本土,因為中國制造不可替代�
庫克表示,iPhone準確來說是全球化生產的產物,不單單是生產線在中國的事情,而美國生產也在其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比如iPhone屏幕玻璃是由肯塔基州制造的,手機內部的許多硅樹脂材料也是來自美國公司等等�

對于庫克這樣的表態,外界分析人士一點也不意外,因為在美國本土生產iPhone,會讓它的成本飆升,這個成本是多種方面制約的,比如人力、運輸的成本,更關鍵的是,iPhone生產中是需要上游供應鏈緊密配合的,這也意味著,其余零部件供應商也要在這個工廠周圍開上相配套的廠區,這顯然是不太現實�
之前有調研機構給出的調查數據顯示,如果將現在的iPhone放回到美國國內生產,其售價將翻一番,可能高達2000美元(折合人民幣超過14000元),這對于蘋果是相當不利的,在目前競爭激烈的智能手機市場,如此高的售價,只會讓蘋果越來越被動(更高的制造成本,將使許多消費者買不起iPhone)�
外媒在報道中還提到了一個現實的問題,就算蘋果把iPhone生產線搬到美國,那么能招來多少工人呢?中國為了代工iPhone,招募的員工人數已經超過�15萬人,其中絕大多數分布在富士康集團。即使把通用電氣、通用汽車和福特公司的所有員工加起來,仍然比富士康在中國四家工廠的人數少20%。更殘酷的現實是,現在美國已經幾乎沒有哪個城市能夠支撐一座能容納六萬人的巨型工廠�
還要知道的是,智能手機組裝很復雜,類似于組裝手表。雖然在電路板上安裝芯片依賴于自動化,但許多小部件必須用手工裝配,而最終的組裝通常也由手工完成。這些工作要實現自動化極其困難,因為蘋果設計師在這些光滑緊湊的產品上安裝了太多零部件。如果在中國組裝一部手機需要四小時的直接勞動力,那么它可能為蘋果增�10美元�20美元的成本,但如果在美國,該數字將至少為75美元�
外媒也指出,中國勞動力最很重要的特點是可用的人多,并且極具靈活性。比如,2017年下半年,當富士康在iPhone X的早期生產上苦苦掙扎時,他們派大巴車到附近其他公司的工廠門口招聘工人,并以當場加薪的方式吸引他們。據一張招聘啟事顯示,富士康給出的時薪相當�3.32美元。盡管遠低于美國工資水平,但富士康還是招到了足夠的人手,并最終趕上了工期。總之,在中國,一家公司在一周內招聘5萬至10萬工人完全不是問題,而在美國,僅僅招�2500名工人常常就需要幾個月�
今年11月蘋果宣布,全新的Mac Pro將在美國德克薩斯州生產,新園區將耗資10億美元,占地�28萬平方米,起初將容納5000名員工,最終則會增加到15000人。蘋果公司預計將�2022年開放這個新園區。對于這樣的舉動,分析人士表示,這已經蘋果目前能在美國建造的最大工廠了,但這依然需要兩年時間,而且是銷量十分有限的Mac Pro產品線(售價�4萬元以上)�
不少行業人士直言,在美國生產iPhone最大的問題是,是否有能力組建一支規模和靈活性足夠大的員工隊伍,以滿足蘋果的需求。在手機能夠實現更多自動化之前,蘋果供應商仍然需要一大批愿意做這項工作的人。這在今天的美國是一項真正的挑戰,因為雇主們已經很難招到這類工人了。這些勞動力還需要具備靈活性,以便在產品發布時迅速擴張,然后在不可避免的需求低谷時收縮人員。亞馬遜、聯邦快遞和聯合包裹公司都這樣做過,但他們招聘的是倉庫工人。在美國,我們還沒有看到制造業進行這種大規模季節性招聘�
此外,中國擁有全世界最高效的電子產品供應鏈,這指的不僅是零部件供應商,還包括高效的物流提供商、快速的大型海關和進出口設施等。制成品可以在一天內離開工廠,并裝上貨船和貨機,最多也只要兩天�
目前,蘋果也在印度加大相應的業務,比如在當地生產更多數量的iPhone,滿足印度市場需求的同時,還將多余的出口到歐洲市場,但是現狀也僅僅是局限在iPhone 7、iPhone 8這樣的中低端機型,相比iPhone X�11系列等這樣的旗艦機,生產難度上要簡單一些�
來源:騰訊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