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開發票看點:開發票不能寫“日用品”)
開發票看點:開發票不能寫“日用品”
稅務部門澄清:“16號公告”強調“如實開具”,并沒要求發票上填寫“購物明細”
近日有個別媒體報道稱,7月1日之后到商場購物開發票時,不能再開“食品”、“日用品”之類的大類項目的發票,而必須按購買明細如實填寫發票。這個說法是否靠譜?昨日,羊城晚報廣州代理記賬公司小編從稅務部門了解到,這是對國家稅務總局5月份發布的“2017年第16號公告”并不準確的解讀,在16號公告中,并沒有這種說法。
“如實開具發票”早有明文規定
5月19日,國家稅務總局發布了《關于增值稅發票開具有關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7年第16號)。公告規定,自2017年7月1日起,公司、非公司制企業法人、企業分支機構、個人獨資企業、合伙企業和其他企業這些被統稱為“企業”的,在索取增值稅普通發票時,必須提供企業的納稅人識別號或統一社會信用代碼,而開票方在開票時必須填寫這些信息。
該公告還明確,開具增值稅發票時,發票內容應按照實際銷售情況如實開具,不得根據購買方要求填開與實際交易不符的內容。如,企業如果在商場一次性購進500元的商品,其中只有200元是辦公文具,其余300元是食品,那么,開具辦公文具發票時,只能開200元,而不能開500元。
對于16號公告,有業內人士稱之為“史上最嚴發票新規”,但廣州市國稅局有關人士向羊城晚報廣州代理記賬公司小編介紹,其實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中,對開具發票要填寫納稅人識別號、要如實開具發票等都有明文規定,這次只不過是再次強調和明確,針對的是營改增之后發票抵扣鏈條問題、發票報銷中存在的問題。
另有業內人士表示,以往雖然相關稅收法規對發票開具都有相關的規定,但囿于征管手段的不足,有的征管規定并未能完全“落地”,但現在不同了,2016年全國稅務系統全面上線“金稅三期”后,稅務機關的征管手段已大大提高。
因此,16號公告的發布也是對廣大納稅人的一次提醒:要注意加強和規范發票開具和管理。
“發票不能再開‘食品’”解讀有誤
“消費者在商場超市購物開具發票時將出現重大變化,以往商家通常歸類開具的‘食品’、‘辦公用品’、‘禮品’、‘日用品’這種大類項目將不再使用,取而代之的是具體購物的明細。”“這項規定目前已經陸續開始實施,有的商家已經調整完了開票系統,開始執行新的規定。”有媒體對16號公告第二條內容作出的這一解讀和采訪,近日在網絡上吸引了不少眼球。
到商場購物不能再開“食品”、“日用品”等大類項目的發票,而是開具體購物的明細類發票。具體該怎么開票?如果購買的物品有十幾種,如果明細都要填,發票上小小的“貨物或應稅勞務、服務名稱”一欄里又如何寫得下?
帶著這些疑問,昨日,羊城晚報廣州代理記賬公司小編先后向廣州市國稅局和廣州幾家大商場、超市了解情況。
廣州市國稅局有關人士向羊城晚報廣州代理記賬公司小編表示,上述這種解讀并不準確,16號公告只是強調發票要如實開具,并沒有“具體購物明細”這個內容,既然16號公告沒有提到,那就照現有規定執行。
那么,廣州本地的商家又是如何操作的呢?
廣州代理記賬公司小編昨日從廣州友誼、廣百、沃爾瑪三家百貨公司和商場的相關服務柜臺或部門人員了解到:目前沒有接到任何通知要求在開具發票上填寫購物明細,目前仍按原來的開票系統開具購物發票,項目包括“食品”、“辦公文具”、“日用品”、“服裝”等大類。沃爾瑪一家分店的服務臺人員特別告知廣州代理記賬公司小編:如果發票內容要填寫辦公文具,只能是買多少錢的文具就開多少錢的發票,不能把其他物品金額開進發票中。
另外,營改增之后,餐飲業開具的發票全部都是增值稅普通發票,也屬于這次16號公告明確的開票時“必須提供企業的納稅人識別號或統一社會信用代碼”這一范圍,因此,7月1日之后,凡是公司可以報銷的公務宴請,在開發票時,必須按要求提供企業的納稅人識別號或統一社會信用代碼給酒家。
本站所有相關知識僅供大家參考、學習之用,不作為實際操作的法定依據。如有問題或相關需要,請咨詢正穗財稅。本文來源于互聯網,其版權均歸原作者及網站所有,如無意侵犯您的權利,請與小編聯系, 我們將會在第一時間核實,如情況屬實會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如您有優秀作品,也歡迎聯系小編在我們網站投稿!http://www.hrbcfdoor.com/ 聯系方式: zhengsui888@163.com
廣州代理記賬小編了解到,為加強運輸發票的管理,總局決定,今年8月起在全國貨物運輸業推行運輸發票稅控...
【導讀】盡管消費者每天都在使用汽柴油,但對于油價的構成和中間環節需要繳納的稅費因環節太多而一...
【導讀】不久前,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公開表示,所謂包容性增長就是讓經濟發展的成果惠及所有的地區,...
【導讀】稅務所堅持推進新辦企業納稅輔導,有效提高新辦企業依法辦稅能力,降低企業的涉稅風險。 ...
【導讀】財政部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加強和改善財政宏觀調控,結合稅制改革完善結構性減稅政策。 ...